2020年能否完成蓝天保卫战目标?这两点就是答案
来源:科柏盛环保 发布时间:2020-09-18
2020年是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按照计划今年要完成“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等目标。
“大考”在即,生态环境部在会议中对此回应,“有信心圆满完成任务。”
科技支撑大气污染治理成果不断
在国新办举行科技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指出,2017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设立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弄清了区域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成因,精准识别了区域污染排放特征和重点问题,并提出了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建议。
另一方面,我国运用新一代高时空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激光雷达垂直监测、大气组分观测、在线监测、走航监测等新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大气污染预测预报能力,实现了进一步的精细化治污。据了解,目前,整个区域重污染过程的预报准确率接近100%。
在此推动下,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重点区域“散乱污”企业基本完成了整治,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目前正在有序推进,城市建成区内的燃煤锅炉目前已经基本淘汰,燃煤电厂也基本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
同时,项目也为我国下一步的大气污染治理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对策。接下来,我国仍以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为重点,开展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此外,还要以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减排为重点,实施多污染物的协同减排;在各地区以差异化、精细化的管控为导向,并当扩大联防联控范围。
秋冬重污染天气核心仍应对和预防
生态环境部回应,由于重点区域90%以上的重污染天都集中在秋冬季,接下来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蓝天保卫战的收官成绩,是今年大气污染治理的一大重点。
近年来我国构建了区域空天地一体的综合立体观测网,实时跟踪重污染过程发生、发展、传输和消散,动态掌握污染大气当中的组分变化情况和污染来源,为下一步的精确治污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9年,我国重污染天气治理措施再升级,对39个重点行业开展了精准的绩效分级,实现了通过环境管理来推动产业升级、技术进步、高质量发展。经过努力,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的PM2.5平均浓度从10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70微克/立方米,累计下降了32.7%。
赵英民表示,今年秋冬季的核心仍然是应对和预防重污染天气的发生,持续推进重点区域秋冬季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抓好已经出台的蓝天保卫战各项任务措施的落实,并针对人为排放,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
综上来看,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的信心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坚实的科技支持、完备的监测预报网络和精细化的治污方案等提供的。在此推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秋冬重污染天气的治理会实现新的突破。